文化资讯

技术加持助中国音乐“出海”

点击量:   时间:2024-04-29 14:43

  采 写:本报记者 孙明源

  策 划:房琳琳 何 屹

  音乐人戈非第一次受邀去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演出,就被领到了一个大舞台旁。

  美国“西南偏南”音乐节(SXSW)总监詹姆斯·迈纳对他说:“10年前,韩国人就是从这块舞台出发走向世界的。”  

  “西南偏南”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音乐节之一,近年来,每年都能吸引上万组表演者和数十万观众参加。

  之前,外国音乐活动邀请中国音乐人参加常常是为了展现特色和多元性,艺人得到的收益和报酬往往难以抵消支出,乐手和乐曲创造的商业价值还不足以支撑中国音乐在海外立足。

  “但是,这两年情况正在发生变化。走出去的乐队多了,收支情况好了,底气足了,音乐人和公司到海外‘整活’越来越多了。”戈非说。

  2023年末,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(以下简称音数协音促会)发布了“中国音乐出海计划”,旨在不断推动提升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力。

  音数协音促会主任委员汪京京告诉科技日报记者,这一计划的推出可谓恰逢其时,因为“中国音乐‘出海’每年都在取得可喜的进步”。

  他说,音乐“出海”不只是乐曲“出海”。中国音乐人,和音乐相关的软硬件技术,以及包含了音乐元素的各种文化产品和艺术形式,都是“出海”的重要内容。

  相隔大洋与大洲,外国用户对中国音乐的接触和悦纳离不开技术的支持。科技在音乐创作、录制、制作、分发、传播、版权保护、教育、培训、表演、互动,乃至海外音乐产业孵化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  流媒体打开“出海”大门

  2016年,戈非创办了音乐厂牌“草台回声”。公司建立不久,戈非就把注意力放在了音乐“出海”上。对于兼具音乐人和企业家身份的戈非来说,海外是一片中国音乐亟待推广的热土,也蕴含着无穷的商机。

  戈非选择“出海”的时间点,正是流媒体的大热之年。2016年,在全球最大的音乐市场——美国,音乐流媒体收入首次超过实体唱片和付费下载。在此之前,流媒体已经成为瑞典、韩国、挪威和芬兰音乐市场的主要收入来源。

  不同于之前的磁带、唱片、CD、MP3,以手机音乐App为代表的流媒体改变了音乐传播的软硬件形态。用户可以打破时空和储存的限制,借助互联网随时随地挑选、享受音乐。

  时至今日,手机付费听歌已经成为大众消费音乐的主流方式之一。《2023年全球音乐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2年底,全球流媒体音乐总收入增长了11.5%,达到175亿美元,占全球录制音乐总收入的67.0%。

  戈非选定了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海外流媒体平台投放音乐,又联系了几家公关公司帮忙推广,可是钱投进去,却没溅起多少水花。

  “海外市场的一大特征就是竞争激烈。”戈非感慨。在欧美音乐、日韩音乐、拉丁音乐、印度音乐百花齐放的国际乐坛,起步较晚的中国流行音乐想要俘获一批受众,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  2017年,有些气馁的戈非听到了一个让他为之一振的好消息:草台回声旗下的新秀组合曳取(Nocturnes)的作品在欧美主流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“声田(spotify)”上拿到了一个榜单冠军。戈非一开始还以为是误传或者重名,但是他查证后发现,曳取的作品的确是声田一周大热榜单“very 15”的榜首歌曲。

  “我由此意识到,中国的好作品在海外是有足够竞争力的,也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性。”戈非表示,这次意外发现给了他继续闯下去的勇气。

  2017年之后,戈非及其团队继续在流媒体平台上分发音乐。草台回声挑选出具有国际化潜力的艺人,为他们注册了海外社交媒体账号,并且在英国、德国、美国等地找了一些中国留学生和外国志愿者来运营这些账号,随时发布艺人和作品相关的动态。

  流媒体平台让全球用户都可以便捷地欣赏世界各地的音乐,而中国音乐要在海外市场创造更大空间,除了通过海外巡演和唱片发行等传统方式,还需要主动寻求多样化的传播渠道,构建国际化的传播平台。

  以字节跳动、网易和腾讯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捕捉到了这一趋势,借助国际合作和推出新应用等方式,在发展中国家的流媒体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。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这些流媒体渠道,也为中国音乐人提供了更多突破口。

  “我正在密切关注东南亚地区。”戈非透露,“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语音乐人、音乐产业的成就给我们带来了经验和灵感,东南亚地区庞大的华侨人口意味着这个地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。如今,一些中国公司参与开发的流媒体平台又占据了重要的市场,我们得好好把握这些机会。”

  音乐产业与技术形态密不可分


    标签arclist报错:指定属性 typeid 的栏目ID不存在。